春到萬物鮮,人間四月天。很高興與大家相聚芳菲時節,共敘錦繡事業。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五五”發展之年,中國時尚正以潮湧之勢換日月新天。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服裝品牌的本質與未來”這一主題,就是要理清本源,洞見大勢,找到產業發展之道。
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四點認識。
一、在現實中認識行業發展的新課題
時尚是文化自信的投射,服裝是時代風貌的表達。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服裝行業在曆史底蘊與生活美學的交融中,在本土文化與國際潮流的激蕩中形成百卉含英、繁花似錦的生動局麵。行業製造能力與貿易規模穩居世界首位,體係優勢、供應鏈優勢不可撼動。產品品類創新層出不窮,內生動力活力穩步抬升。產業實力的提升帶來更高聲量的時尚表達,中國設計、中國品牌、中國平台實現整體性崛起。中國服裝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開始從“大而全”向“強而韌”躍遷,從“普而惠”向“高而精”延展。
2024“全球服裝品牌價值50強”排行榜中,中國以3.82%的品牌價值占比位居第7,與排名前三的法國(33.78%)、美國(21.86%)和意大利(11.88%)有較大差距。國內頭部企業雖加速國際布局,但市場影響、品牌認知仍以本土為主。行業在標準製定、價值分配、潮流引領、供應鏈治理等方麵尚未完全擺脫“跟隨者”的心態與狀態。爬坡過坎、再上層樓,需要我們回答好三個問題。
1、如何在價值位勢上更進一步
中小製造企業為主,OEM、ODM模式為主,是我國產業的基本現實。話語權、議價權不足,企業容易陷入“規模擴張 利潤稀釋”的悖論循環。高內卷、超競爭的生態,使得很多企業疲於應對,過度的效率以犧牲品質為代價。《2024年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產品質量問題位居第二位。產業整體價值、品牌建設受到嚴重損害。我們需要升維,形成更高層次上的供需平衡。
2、如何在創新位勢上更進一步
發達經濟體基於先發優勢,在成熟領域已形成源頭鎖定、單點控製、鏈式布防的專利布局和技術壁壘。這導致我們的專利池中沉澱著很多防禦性、點狀化專利,不能有效轉化為價值。受產業分工和“技術黑箱”限製,很多企業也傾向在既有技術軌道內進行邊際改良、局部優化,顛覆性創新不足,創新投入不足,技術積累呈現碎片化、模塊化特征。“創新孤島”現象依然存在,全產業鏈創新的協同效應有待提升。我們需要前瞻,構建麵向未來的集成創新生態。
3、如何在理念位勢上更進一步
當前,行業自主知識體係和理念構建落後於產業發展需要與創新實踐。很多企業麵臨著有元素無體係、有產品無品牌、有表達無影響的窘境。整體看,我們還缺少具有全球認知度的標誌大牌、缺少定義時尚話語權的設計大師、缺少樹立市場風向標的潮流大事。全球消費者隻見“中國製造”,不識“中國時尚”的局麵有待扭轉;全球化敘事下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新詮釋和傳播有待更多時尚表達。我們需要策源,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體係和價值主張。
二、在大局中識別行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中國服裝產業在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的進程中,隻有以五湖四海之襟懷,才能成經天緯地之事業。這要求我們從大處著眼,通觀全局,明晰方向。
1、在全球經貿格局的變化中把握機遇
實踐證明,時尚品牌的背後是國家實力的支撐,全球時尚中心的轉移與文化中心、製造中心的變遷高度相關。當前,全球政經格局發生趨勢性變化。多極化世界的新現實,成為時尚版圖調整的重要依據。國運即我運。國家強盛落地為產業強盛,文化自信轉變為產業自信。在中西時尚並秀與共鳴中,建設時尚強國,正當其時。另一方麵,力量對比的改變,帶來地緣政治的深化。製度性權力開始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治理。比如特朗普政府不斷向貿易夥伴揮動關稅大棒,歐洲、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地區出現抵製美國貨的現象。全球貿易關係和產業布局變得更為複雜。以新疆棉問題為代表,中國服裝產業處在風口浪尖。麵對全球產業鏈的調整,我們要兼容國家安全、產業自主等多元目標,開放合作、優化布局、穩步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
2、在全球創新生態的變化中把握機遇
服裝與人類文明相伴隨,在曆次科技浪潮和產業變革中保持活躍、走在前列。當前,技術群體性湧現特征明顯,新材料、新製造、新能源,重塑著全球產業的結構與內容。產業創新由線性因果向湧現轉變,由單維擴散向立體滲透演化,由局部改善向係統升級迭代。作為本輪技術創新的核心,AI正在催生新的發展範式,引發產品生命周期和產業發展生態的重構。特別是今年以來,從企業到政府,從高校到平台,DeepSeek廣泛接入各類市場主體,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商業模式加快重塑。同時,AI和機器人技術的融合,改變要素投入結構,提升勞動生產率,形成了重塑產業格局的可能。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超過20%的製造任務由AI和機器人完成。另一方麵,隨著“技術奇點”臨近,技術複雜度的指數級增長,也在形成更多的創新黑箱和風險盲區。比如AI導致的認知疲勞、信息繭房、數據安全、算法偏見、虛假信息等問題已成為全球治理難題。技術風險與社會風險的共振性增強,治理體係與產業創新的時間差拉大。麵對新的創新環境,產業要看到技術變軌帶來跨越式發展的可能,也是適應創新、倫理、市場多方平衡中的規則調整。在材料創新與製造創新中鞏固優勢,在新的治理體係與信息環境下強化品牌。
3、在全球價值議題的變化中把握機遇
全球價值議題發生深刻改變,價值取向已經從追求單一增長轉向兼顧發展平衡、社會公平與共同繁榮的綜合考量。這一調整為中國服裝產業提供了從價值鏈參與者向價值體係引領者躍升的重要窗口。
共同發展中的機遇。聯合國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8%,仍低於疫情前3.2%的平均水平,應對發展壓力成為普遍訴求。作為民生產業,服裝行業在吸納就業、增加收入、繁榮市場中彰顯價值。中國服裝產業體係優勢、供應鏈優勢明顯,範圍遍布全球、外溢效應持續強化,能夠成為支撐全球共同發展的堅實支點。
規則調整中的機遇。圍繞多元價值訴求和人類共同挑戰,全球治理體係加速調整。ESG領域從“理念倡導”進入“利益重構”的深水區,各方博弈愈演愈烈。如歐盟的政策取向正從高強度監管轉向競爭力優先、從全麵監管轉向精準聚焦。規則的重構為中國服裝產業參與全球貿易帶來影響,也為我們更充分參與產業治理提供契機。
消費升級中的機遇。世界人口預計在本世紀80年代達到約103億的峰值。隨著全球人口增長與生活水平提升,消費者對服裝的訴求正從基本功能向健康、環保、智能等多元價值拓展。中國服裝已形成規模經濟、質量經濟、範圍經濟的疊加優勢,構築起多層次的立體供給體係,能夠為滿足高品質、多樣性需求提供支撐。
行業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議為指引,把握全球價值重構的內涵,實現從“成本優勢”到“價值優勢”、從“被動適應”到“主動塑造”、從“產業協作”到“文明互鑒”的跨越。
三、在本質中發掘行業發展的價值機遇
建其本而萬物理。隻有堅持第一性原理,回歸本源,實現價值的再定義,才能打破邊際效益遞減的宿命,找到發展的第二曲線。衣者依也,服裝是功能與審美的統一、技術與人文的交彙、個體表達與社會共識的媒介,是創造人民物質和精神幸福的載體。在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市場創新聯動中,服裝的內涵與外延發生深刻改變。我們需要在屬性變化中找到產業發展的價值落點。
1、在科技屬性中發掘創新點
圍繞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服裝產業的科技屬性日益凸顯。這一轉型不僅體現在產品功能的拓展,更深入到產業鏈的全方位重構。石墨烯、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新材料的應用,極大提升了產品在防曬、阻燃、導電、抗菌等方麵的性能,將抽象的科技概念轉化為了可感知的織物語言。如茉尋Moution采用原紗防曬麵料,為運動員定製專業防曬裝備。AI設計、3D打印等前沿技術推動複雜設計快速實現,裝備創新全麵重塑生產流程與質效。可穿戴產品走入日常,更多服務開始無縫集成到服裝之中。如“柒牌AI夾克”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生活解決方案,榮膺2025年法國FDA設計獎金獎。科技創新改變產業的投入產出關係,豐富服裝的價值維度和功能屬性,既是產業打破印象鎖定、建立產業認同的重要切口,也是構築差異化優勢、樹立品牌影響的核心源泉。
2、在時尚屬性中發掘閃光點
中國文化、中國設計、中國材料、中國工藝加快轉化為中國時尚風格與美學,產業的文化特征更加鮮明。以國風國潮、新中式審美為代表的中國時尚,在當代全球語境下得到創造性表達,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趨勢和文化現象。2024年,中國國潮服飾市場規模在2200億元以上,預計2025年將達到2500億元。影視、動漫、遊戲等當代文創的蓬勃發展,也在構築新的文化生態。數字時尚深入發展。社交媒體重塑時尚內容的生產、傳播與消費機製,成為傳遞生活方式、價值主張與流行趨勢的新策源地。太平鳥、歌力思、愛慕、路卡迪龍等經典品牌借助內容平台實現煥新;SIINSIIN、BF等小眾品牌、時尚潮牌在流量中快速崛起。文化創新改變產業的價值生成機製,拓展服裝的精神維度和情感屬性,成為產業突破國際話語壁壘、構築文化影響力的關鍵路徑。
3、在綠色屬性中發掘趕超點
綠色製造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選項。從材料體係、加工體係到流通體係,行業在含碳量下降的同時實現含金量的增長。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係,才能在新的資源約束下建立優勢。
綠色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消費者開始更多從環保、社會責任等維度作出決策。預計2026年,可持續服裝市場占比將增長至6.1%。加快市場融入,才能在滿足實際需求中占據主動。
綠色資產化進程穩步推進。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明確將碳排放權、核證自願減排量劃入無形資產範疇;全國碳市場也首次擴圍。加快形成綠色增值和管理能力,才能在價值創造中把握先機。
我們要在綠色文明形態的演進中,將環境壓力內化為創新動力,將可持續發展從合規約束升維為價值創造中樞,道法術器,形成新的比較優勢。
4、在健康屬性中發掘切入點
服裝產業的健康屬性正從單一的身體保護向全維度健康關懷拓展。從運動健康到睡眠健康,服裝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載體。如愛慕利用新型海藻纖維,開發抗菌防蟎、可降解睡衣,為健康睡眠保駕護航。醫用防護服、高端醫療乐动买球平台 快速發展,有效保障生命健康;行業積極探索更具舒適性、功能性、防護性的職業裝,滿足健康工作需要。服裝也是生活的承載、情感的寄托,能夠舒緩焦慮,具有情緒價值。時尚的發展構築著精神家園。在人口老齡化加速、健康需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服裝產業的健康屬性將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要以品類的延展、產品的創新開拓差異化市場,在全球價值鏈中占得主動。
科技、時尚、綠色、健康不是割裂的存在,而是有機整體。我們要在產業價值體係中,充分發揮創新驅動力、文化引領力、責任導向力與人本支撐力,在更高層次上重新定義產業的價值創造模式。
四、在守正中創新,開啟錦繡新程
識局才有破局,務本方得根本。在2025年這個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讓我們從產業本質出發,聚焦產品,完善鏈條,做強牌麵。以點、線、麵構築現代服裝產業新圖景。
1、以質為核心打磨產品
產品是價值實現的中樞。我們要堅持工匠精神,科技與設計融合,創造兼具物質、功能、情感的多維價值。提品質。加大新材料、新工藝、新製造的應用;從民族傳統文化、國際潮流文化中引入創新元素,打造新品、精品、珍品。拓品類。要圍繞運動健康、冰雪經濟、寵物經濟等新生活方式,聚焦年輕消費者、銀發消費者等新客群,加速細分品類創新。優服務。推動產品服務化、消費場景化。強化渠道融合、場景創新,增進情緒價值、體驗價值,讓產品有料更有趣。
2、以效為核心鍛造供應鏈
供應鏈是產業的底座。麥肯錫報告顯示,2025年,掌控自有供應鏈的品牌將占據35%的市場份額。要把握規律,打造更加安全穩定高效的供應體係。精益化。適應時尚周期變短、產品迭代加快的現實,將供應鏈架構於AI等新型基礎設施之上,打造智慧柔性的供應體係。生態化。充分發揮支撐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的平台作用。圍繞新材料、大健康等新興領域延鏈補鏈。主鏈牽引,多鏈共生。綠色化。應用綠色能源、綠色材料、綠色技術,構建低碳、透明、可持續的供應鏈。強化ESG管理,完善信用體係。
3、以人為核心構建品牌矩陣
品牌是建立消費者心理賬戶的關鍵。我們要將國家崛起的勢能轉化為品牌發展動能,打造生活方式品牌、中式美學品牌、硬核功能品牌,推動產品品牌、區域品牌協同共進。要全球布局,在地發展,不斷提升國際知名度、美譽度。要AI賦能,流量彙聚,通過新渠道新範式樹立大師、大牌、大事。胖東來的成功得益於理念的引領、幸福的創造。品牌要形成價值主張。在文化的挖掘、實踐的探索中,構建自己的價值標準、敘事邏輯和表達體係。影響更多人,感召更多人。
“根本既立,然後可立趨向;趨向既立矣,而所造有深淺不同者,勉與不勉故也。”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讓我們不負春光,隻問耕耘,創錦繡未來,賦事業長青。